感念父母恩
人之根本在于孝,证严上人期许能从个人回归孝思孝行做起,从家庭长辈扩散到社会伦理乃至敬天爱地。因此在慈济十戒中设有“孝顺父母,调和声色”,而教育志业更是以此为人格养成的基础。新加坡慈青曾依据佛门经典《父母恩重难报经》,进行读书会和编成音乐手语剧,分别在2006年、2009年和2014年对外公演,回响不俗。此外,每年年中,各个教育志工团队都会趁着双亲节,举办奉茶或浴足仪式,带动孩子勇于表达内心爱意,向父母道一声感恩。
教育即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否则生命方向一旦脱轨,要花费更大的心力,才能调整过来。所以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开始,人生的方向没有调整好,人的行为就会像树枝般散漫。慈济的教育志业,从幼教开始一直到大学,使学生们在爱的教育下,一路长大成人。”
医疗志业展开后,证严上人有感于名医易找,良医难求,于是有了发展教育志业的构想。本着“付出无所求”的办学理念,慈济致力建构一个完整健全的教育体系,期望能培育出为社会、为人群奉献大爱与关怀的人才。证严上人坚持的理念,是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为目标的优质教育。
花莲慈济医院启业的1986年,和新加坡同属“亚洲四小龙”的台湾,正享受着经济起飞的成果。然而,报章上花东原住民少女沦为雏妓的新闻,揭示偏远地区人民贫困的生活。为了充实东部护理人力,提升东部原住民就学、就业的机会,“佛教慈济护理专科学校”于三年后诞生,为慈济教育志业播下第一颗种子。
2000年,从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术学院、大学到研究所的“完全教育”蓝图,在台湾具体呈现。其中,慈济大学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为核心的大体解剖和模拟手术课程,吸引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前往取经。双方医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让国大医学生每年前往慈济医院交流和实习。
慈济教育着重培养“内在美”——内在要有良知,而不只是智识。良知就是智慧,发挥出来就是良能,能造福人群;智识只是聪明,发挥出来的是功能,只求满足私欲。慈济教育学生的重点,是要将智识转成智慧,功能化成良能。”
在经济高度发展和“效率为主”的教育政策(1979-1996)下,双薪家庭、家庭帮佣、补习文化和追求文凭在九零年初已成了新加坡的社会常态。1992年,早期志工向弥陀学校商借场地,开始举办“慈济快乐儿童学佛精进班”。强调品德教育的儿童班,从不定期营队逐渐发展为常月课程,踏出了新加坡教育志业的第一步。2009年过后儿童班调整为快乐亲子成长班,鼓励父母随同孩子一起上课,促进亲子互动,也带动父母先行成长,做孩子的楷模。
为了让升上中学的孩子能继续在美善的环境中成长,1996年“慈济青少年班”顺势筹办。在千禧年来临前,“慈济教师联谊会”和“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也相继在新加坡成立,通过定期交流、联谊、返台寻根、参与慈济活动等方式,启发生命良能,培养健全人格。
新加坡慈济以上述志工团体切入人文教育的推动近二十年后,因缘成熟,觅得合适场地,得以设立三所教育志业体——“慈济大爱幼教中心(义顺)”、“慈济大爱幼教中心(大巴窑)”和“慈济人文青年中心”。
教育是立国之本,亦不限于课堂内。在强调终生学习的新加坡,慈济于2005年成立社会教育推广中心,举办各类人文课程,五岁至八十岁皆能愉快地学习,在忙碌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人之根本在于孝,证严上人期许能从个人回归孝思孝行做起,从家庭长辈扩散到社会伦理乃至敬天爱地。因此在慈济十戒中设有“孝顺父母,调和声色”,而教育志业更是以此为人格养成的基础。新加坡慈青曾依据佛门经典《父母恩重难报经》,进行读书会和编成音乐手语剧,分别在2006年、2009年和2014年对外公演,回响不俗。此外,每年年中,各个教育志工团队都会趁着双亲节,举办奉茶或浴足仪式,带动孩子勇于表达内心爱意,向父母道一声感恩。
从学前教育到慈少班和慈青,所有课程和活动中无一遗漏地强调环保理念,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与地球共生息”,养成节能减碳的生活习惯。无论是活泼有趣的攻站游戏、亲自动手的资源分类、资讯丰富的讲座等等,课程规划者总能应因对象的年龄层,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图为2009年8月大爱妈妈受邀到佛总佛学班,与佛学班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分享环保讯息与实作经验。大爱妈妈还将保丽龙议题编成话剧《千年龙》,提醒大家有关免洗餐具对自然环境和各类生物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