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慈济人医会成立已经超过十年。回想当年,菩提种子刚萌芽时,接引医护人员的困难重重,然而几年的努力耕耘下来,加上新加坡“慈济义诊中心”及“佛教慈济义诊暨健检中心”相继成立,几次斯里兰卡跨国大型义诊的接引,如今,本地医学界逐渐熟悉慈济,投入慈济人医会的人数也日益增多。
十多年来,人医会也曾多次举办联谊及茶会,不过,由于时间没有固定,凝聚共识及传递慈济理念的成效有限。为了接引更多良医、良护,加速人医会成员的凝聚,人医会深感静思法脉传承的重要性,在合心组员邱建义师兄的号召下,人医会积极邀约各个医院的医护人员,从参与联谊开始,希望继而定期参与联谊。
2012年7月29日下午两点,八十多名医护人员放下忙碌、紧张的医疗工作,齐聚在慈济义诊中心。一些早期资深的人医会成员,也回来团聚,大家和乐融融,热络分享慈济。
回顾当年 重温筚路蓝缕
联谊地点选在慈济义诊中心的西医候诊室举行,除了因为地点靠近市区,方便轮班的医护人员下班后就近参与,也因星期天早上义诊中心开放义诊,医疗团队在上午值班为病患看诊服务后,就齐力把西医候诊室清洁打扫和布置起来。
新加坡人医会的第一颗种子冯宝兴医师温馨地分享当年认识慈济、参与义诊活动的点点滴滴。冯医生表示,十多年前,他首次受邀到菲律宾分会参加义诊,就被慈济志工严谨的组织及效率而感动。返国后,因缘际会之下,也促成新加坡人医会的成立。
人医会成立之初,多是参与海外义诊,如印尼巴淡岛、民丹岛等举办大型义诊活动,并曾支援印尼雅加达、日惹、菲律宾等跨国义诊。一张张陈年旧照,让人掉入时光隧道,回忆起过去美好的日子,重温人医会筚路蓝缕的草创过程。而冯医师年轻、头发茂盛的模样,也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三位医学系学生,在医学系解剖科黄以光教授的带领下,应邀分享日前到台湾慈济医学院,参加大体模拟手术实习的心得。最让他们感动的是,慈济对于大体老师的尊重和感恩,无形中也启发了他们对于生命万物的尊敬与认真。
“过去我们在做解剖时,只会觉得那是课程解剖用的教材。然而,在慈济的实习中,我们上解剖课前,会先和大体老师的家属见面,了解大体老师生前的故事。隔天,当我走进解剖室时,我们不将老师当成是教材,而是怀着非常尊重及感恩的心,感恩老师们无私地捐献躯体,让我们能够尽力学习,日后在行医时,不会在病人身上划错刀。”学生苏佩妮(Supranee Mathuprechakul)分享说。
药剂师刘碧晶则分享数周前的裕华大型健检活动中,她承担生活组重任的甘苦及成长。在7月4日的健检中,一百多名医护人员不仅要做抽血、量血压、医疗咨询等健检工作,也跨出医疗领域,独立包办所有功能组工作,当日服务了八百多人次的居民。“首次承担医疗以外的工作,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体会到志工的辛苦,也领会上人常说的‘人有无限的潜能’。” 碧晶师姊有感而发地说。
温馨陪伴 培育菩提种子
精彩的分享,听在医护人员的心里感同身受,受益良多。离开校园、行医多年的内科医生李佰凴表示:“我好感动,尤其是大体老师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慈济医疗人文,也让我反省当初选择修读医科的初衷。有时候医疗工作做久了,我们会渐渐认为那只是一份职业,其实医护是一份回馈社会的工作,今天的联谊启发我的慈悲心,也找回行医的动力,真的很棒!”
回溯往昔,十年来陪伴人医会的建义师兄表示:“新加坡人医会成立之初,是从几位外科医生组成,支援海外义诊,后来才逐渐举办大型义诊及成立义诊中心,一路走来实在不易。最近,一些医护人员频频告诉我,他们要承担,也要入法,所以开辟此联谊,藉由这样的平台,希望能陪伴更多的医护人员行走人间菩萨道。”
“我刚加入慈济时,新加坡人医会还像个小婴儿,现在已经慢慢长大成人了。”人医会牙科医生邓国荣笑着说。
2004年,邓国荣医师在同学林深耀医生的告别式中认识慈济。虽然是基督教徒,但是邓医师跨越宗教,在慈济人医会中积极投入付出,无论义诊活动、义诊中心值班等,都经常看到邓医师的身影。这天的联谊,人医会团队也负起筹备的责任,上午在义诊中心看诊结束后,邓医师不仅扫地、排桌椅,还兼做司仪。
邓医师表示,平日人医会团队参加居家往诊、居家打扫及义诊活动等,但是很少有时间静下来沉淀思考、谈慈济。今后期盼藉由每月一次的联谊,将能凝聚大家的合心,增长慈济理念和人文。
欣喜为人医会送上祝福,新加坡分会执行长刘瑞士师兄表示,近年来,新加坡人医会的成长潜力有目共睹,蓄势待发。现在也有多位医生、护士及药剂师加入志工培训的行列。瑞士师兄说:“有了温馨的陪伴及固定的联谊,相信很快的未来,定能接引更多的大医王、白衣大士加入大爱的行列。”
队伍日渐茁壮的新加坡慈济人医会,不分宗教、不分种族,大家秉持那里有苦难,那里就有慈济人,将医疗带到需要的角落,为病人拔除苦难,也为本地医疗志业创造了一片清新的医疗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