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医疗

免费中医门诊启业 一周六日为健康把脉

位于新加坡红山(Redhill)社区的佛教慈济义诊中心,自2011年11月13日开始,正式从每周一天的中医门诊,调整为每周运作六天,为民众大德提供一般内科、针灸等服务。“中医部全天候门诊启业仪式”当天,在两百名来宾的见证下,正式宣告无条件免费开放中医服务。


"SG20111113MEA-PBT-024.jpg”
启业典礼现场设有中医咨询服务,中医团队也乐于回馈邻里,为近百位的大德提供咨询服务。摄 / 潘宝通

位于新加坡红山(Redhill)社区的佛教慈济义诊中心,自2011年11月13日开始,正式从每周一天的中医门诊,调整为每周运作六天,为民众大德提供一般内科、针灸等服务。

随着新加坡面临人口老化情况,65岁以上的年长居民人口从1990年的6.0%增至2011年的9.3%;在中部红山社区,住户年龄层偏高,65岁以上居民人口就大约占了14%(注),医疗服务需更全面和不难负担。

备有西医、中医和牙科服务的慈济义诊中心,长年来为该区独居长者、低收入户和慈济照顾户守护健康,每周一天门诊已然不足,于是进一步拓展中医部,每周开放六天的日间服务,充分利用中心宽敞舒适的空间为民众谋福。此举深获该区基层组织的支持,由社理会协助张贴两百多张海报于邻近组屋的布告栏,另外也在主要街道旁悬挂八条宣传横幅。

慈济医护团队的用心,加上社区基层组织的协助宣导下,中医服务逐渐在该区建立起口碑。中医部自十月中试跑以来,每天约有二十人上门看诊或复诊,受惠者累计有517人次。

耕耘三载 社区回馈佳

11月13日中午12点半,“中医部全天候门诊启业仪式”在慈济义诊中心户外举行。在新加坡中区市长暨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兼外交高级政务次长陈振泉先生,拉丁马士公民咨询委员会(Radin Mas CCC)主席林焕章先生,以及两百名居民与志工的见证下,正式宣告无条件免费开放中医服务。

简短温馨的启业仪式以《温暖满人间》手语演出开场,接着慈济新加坡分会副执行长邱建义(济澍)在开幕献辞中,感恩陈振泉市长和社区基层干部多年来鼎力支持,让中心每周一日的义诊固定服务四、五十名病患,至今再扩展服务,期盼能让义诊更臻完善。

当陈振泉市长受邀上台致词时,回忆起2008年慈济义诊中心从牛车水迁移来到红山社区,他在区内家访就经常听闻年长居民赞叹慈济的医疗服务,可见提升了该区的医疗品质。慈济志工也在区内开辟了环保点,就近推动环保,带动居民保护大地。陈市长感恩慈济的付出,也为自己三年前能为义诊中心在此落地生根出一分力而感到荣幸。

陈市长形容,慈济义诊中心如一颗种子萌芽,经数年耕耘,终于开枝散叶蔽荫众人。“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不止是义诊,我们每天做的事,都是在播种——种善因、得善果。这样以后社会就会有更多的绿荫,让人感觉到更多温暖和希望。”

由慈济人医会成员欢喜呈现的压轴表演《让爱传出去》,也呼应了陈市长的献辞。“爱是每天多付出一点点……它像阳光温暖我和你,不管有多遥远,总有到的那一天……”

医疗人文 互信暖人心

“真的完全免费吗?”面对针灸的建议,94岁、独居的吴婆婆问了又问。不怕针灸可能会疼,却担心付不出诊费,辛苦了一辈子的吴婆婆,脚步蹒跚,连腰都几乎弯成九十度。

吴婆婆说双脚自昨晚就发疼,连吃药都没效,只好拖着平日买菜的一台双轮菜篮车,权充助行器,忍着痛来问诊。黎显维医师从吴婆婆平稳的脉象中初步判断她健康无大碍,可能是尿酸过高,在婆婆“不用钱吗?”的半信半疑中,拿起药膏就为婆婆按摩膝盖和施针,帮她舒缓疼痛。

老人家听到黎医师一口熟悉的粤语乡音,声色柔和的慰问,身体的疼痛仿佛消去不少。原籍香港的黎医师特别重视和病患的互动,以前在外承担义务医师时,病患一多就顾不上关怀慰问,像看病机器般;如今来到慈济服务,人本医疗理念和他很契合。医病还要医心,黎医师说,要把多一点爱与关怀带给病患。

随着运作模式的调整,中医部职志团队也正式组成,由全职同仁黎显维医师连同八位义务中医师,以及配药师、社区志工等轮班值勤,每周大约动员75人次。

一名病患的问诊时间一般是15分钟,若针灸则半小时难免。黎医师说,若察觉有需要额外关怀的病患,就在病历卡上别上半张邮票大小的“关怀”字条,让值班志工“爱的接力”,更深入贴近病患的内心。

罹患糖尿病的冯美旺女士每周要来慈济义诊中心复诊一次。她赞叹黎医师的热心,还耐心地为她讲解饮食注意事项。“黎医师就像朋友般可以倾诉,而且志工的态度也很亲切。”经过月余的调理,现在她不像以往上阶梯会气喘了。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冯女士还想将她干爹留给她的龙年金银币套送给医师。

在医病互相信任、彼此感恩的温馨氛围中,不仅居民乐于前来,医护人员也愿意排班来付出。受过专业训练的配药师骆明水,从一名从事推拿行业的朋友处听闻红山有一间中医诊所将开始免费施医。再三打听,原来就是自己参加的慈济。骆师兄说他早年经济条件不好,偏头痛缠身,一直在接受治疗,所以能体会医疗服务对中低层人士的重要性。他等到64岁,孩子长大了,经济状况有所改善,本着想学中医的心念,上了推拿和中医草药学课程,更在义诊中心找到可以帮助病苦之人的机会。

骆明水今年75岁了,每周到义诊中心值班两次,他说若不是还有电脑课要上,他每天都想来呢!

回馈邻里 为健康把脉

启业仪式当天,中医团队回馈社区民众,为超过80名大德提供咨询服务。中医药一般被认为疗效温和,从根本改善病人体质,而且副作用小,目前在全球日益盛行。在华人社会中,中医也普遍获得老年人和父母的信赖。携带两名女儿来看中医的陈女士,大老远从蔡厝港赶来。陈女士认为中医比较温和不伤身。孩子也能从中药调理中慢慢改善身体,起到治标也治本的作用。

20多岁的马来客工费基尔(Sha Filqul)来新工作两年,脖子因长年劳损疼痛却从不敢看病。因为医院基本扫描服务、检查和诊治往往就需要几百块的费用,对于月薪仅650新元的他而言实在是无法负担。

费基尔原本来到义诊中心西医部问诊,但西医师认为他的状况若以中医方法来治疗更为适合,于是转介于中医部。获悉长期的针灸疗程就能够疏解工作伤害,他紧锁的眉头才终于舒张开来。

佛教慈济义诊中心自2004年8 月成立于牛车水,2008年11月迁址到红山社区,六年多来秉持着证严上人“守护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汇集社会的点滴爱心资源,造福社会贫苦人士。如今更进一步开放免费中医服务,不分宗教种族,为各个阶层居民守护健康、守护爱。

门诊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早9点30分至中午12点30分,下午1点30分至5点;另外星期天服务时间为9点至12点30分,星期六和公共假日休业。欢迎有兴趣的民众可在周一至五的工作时段,拨电64758812预约。

"SG20111113MEA-PBT-002.jpg”
该区基层组织也协助在义诊中心附近的主要街道旁,挂起中医义诊信息的宣传横幅,以让居民得知相关服务。摄 / 潘宝通

"SG20111113MEA-XJS-004.jpg”
简短温馨的启业仪式以《温暖满人间》手语演出开场。摄 / 许景盛

"SG20111113MEA-PBT-017.jpg”
新加坡中区市长暨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兼外交高级政务次长陈振泉先生受邀上台致词。他感恩慈济的付出,也常在区内家访中听闻年长居民赞叹慈济的医疗服务,可见提升了该区的医疗品质。摄 / 潘宝通

"SG20111113MEA-PBT-020.jpg”
慈济人医会成员欢喜呈现压轴表演《让爱传出去》,工作繁忙的他们在数次的排演下衷心演出,让感动和欢乐围绕着大家。摄 / 潘宝通

"SG20111113MEA-XJS-007.jpg”
陈振泉市长在慈济志工的陪同下,参观义诊中心的中医部。图为陈市长关怀前来就诊的民众。摄 / 许景盛

"SG20111113MEA-LGC-025.jpg”
林文胜阿公患有膝关节痛,之前看过西医但不见好转,今天特前来义诊中心给中医看诊。慈济志工温馨地接待。摄 / 李光城

"SG20111113MEA-LKH-038.jpg”
罹患糖尿病的冯美旺女士(中)每周要来慈济义诊中心复诊一次。她赞叹黎显维医师(右)的热心,还耐心地为她讲解饮食注意事项。医病互相信任、志工作伴的温馨氛围中,展露了慈济医疗人文之美。摄 / 梁家豪

"SG20111113MEA-LGC-005.jpg”
75岁的骆明水师兄,是义诊中心中医部拥有合格执照的配药师。活到老,学到老的他,一直到了64岁,才将学中医的心念落实,更在义诊中心找到可以帮助病苦之人的机会。摄 / 李光城

"SG20111113MEA-LKH-040.jpg”
马来客工费基尔(Sha Filqul)的脖子因长年劳损疼痛却从不敢看病。由于医院基本扫描、检查和诊治费用高昂,对于收入微薄的他而言实在无法负担。经中医师耐心地讲解病情及关怀,费基尔紧紧地眉头终于舒张开来。摄 / 梁家豪

"SG20111113MEA-XJS-010.jpg”
启业典礼后,大会嘉宾新加坡中区市长暨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兼外交高级政务次长陈振泉先生(左七)、拉丁马士公民咨询委员会(Radin Mas CCC)主席林焕章先生(右四)与慈济志工们留下历史性的一刻。摄 / 许景盛


延伸阅读